




主题题目:小鸟飞飞飞
时间:9:45-10:15
地点:绿豆班
日期:17/3/2008(星期一)
设计者:陈慧欣老师
时间:9:45-10:15
地点:绿豆班
日期:17/3/2008(星期一)
设计者:陈慧欣老师
教学过程:
1.复习
2.认识公鸡,母鸡,鸡蛋
教学过程:
今天的课程相当多元,导致拖延了一点时间。9:15am我们先复习这几天所学的东西,复习的过程都是用反问的方式。老师假装弄错,然后由小朋友教导老师对的答案。9:30am准备吃点心。由于今天小朋友很快就吃完了,所以我们9:45am开始上课。首先,我先拿出公鸡及母鸡的照片给小朋友看,然后询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?小朋友说公鸡。我再问“两个都是公鸡吗?”小朋友说“不是,是母鸡”。然后诗微说“我去pasar看过公鸡了”,接下来其他小朋友开始七嘴八舌地分享看过公鸡的经验。分享完后,我询问小朋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?怎么分公鸡及母鸡?小朋友答不出,然后我就先说:“老师看到它的鸡冠不一样,公鸡的鸡冠比较大,母鸡的比较小”“除了鸡冠外,还有吗?”。接着有一位小朋友说他的尾巴。我问“它的尾巴怎么了?”小朋友不会表达,只会比手画脚的说“公鸡的尾巴是这样的”。我说“噢,我会了”,公鸡的尾巴比较多羽毛,然后它是向。。。(我的手指往下指),小朋友赶紧说“向下”,我问“母鸡呢?”他们就会回答说“向上。”介绍完后,我说了一本故事书--尽责的小公鸡。分享完后,我问小朋友“早上起来你们会“喔喔”啼吗?”仁杰说“不会,只有公鸡才会。”我再问“母鸡呢?他会喔喔啼吗?”,其他小朋友说“不会,母鸡是kokoko叫的”。我再问小朋友“那公鸡负责叫我们起来,那母鸡负责做什么?小朋友说“生蛋”我说“哦,孵蛋”。我问“小朋友看过鸡蛋吗?”小朋友说“有吃过”。接下来我给小朋友看鸡蛋,摸一摸,嗅一嗅,最后才用水煮。我还给小朋友一份作业,帮母鸡画鸡蛋及翅膀。我询问小朋友说“公鸡母鸡是鸟类吗?”小朋友说“是”我问“为什么?”他们说“因为有翅膀。”我再问“鸡会飞吗?”小朋友说“不会”,我再问“不会飞但有翅膀,那鸡是鸟类吗?小朋友很肯定地说“是鸟类”。最后的环节是打开蛋壳给小朋友看,摸,嗅,尝来认识鸡蛋。当我把鸡蛋敲破时,莉苑说“没有小鸡的?”,小朋友说是“鸡蛋来的,没有小鸡的。”
教学过程:
今天的课程相当多元,导致拖延了一点时间。9:15am我们先复习这几天所学的东西,复习的过程都是用反问的方式。老师假装弄错,然后由小朋友教导老师对的答案。9:30am准备吃点心。由于今天小朋友很快就吃完了,所以我们9:45am开始上课。首先,我先拿出公鸡及母鸡的照片给小朋友看,然后询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?小朋友说公鸡。我再问“两个都是公鸡吗?”小朋友说“不是,是母鸡”。然后诗微说“我去pasar看过公鸡了”,接下来其他小朋友开始七嘴八舌地分享看过公鸡的经验。分享完后,我询问小朋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一样?怎么分公鸡及母鸡?小朋友答不出,然后我就先说:“老师看到它的鸡冠不一样,公鸡的鸡冠比较大,母鸡的比较小”“除了鸡冠外,还有吗?”。接着有一位小朋友说他的尾巴。我问“它的尾巴怎么了?”小朋友不会表达,只会比手画脚的说“公鸡的尾巴是这样的”。我说“噢,我会了”,公鸡的尾巴比较多羽毛,然后它是向。。。(我的手指往下指),小朋友赶紧说“向下”,我问“母鸡呢?”他们就会回答说“向上。”介绍完后,我说了一本故事书--尽责的小公鸡。分享完后,我问小朋友“早上起来你们会“喔喔”啼吗?”仁杰说“不会,只有公鸡才会。”我再问“母鸡呢?他会喔喔啼吗?”,其他小朋友说“不会,母鸡是kokoko叫的”。我再问小朋友“那公鸡负责叫我们起来,那母鸡负责做什么?小朋友说“生蛋”我说“哦,孵蛋”。我问“小朋友看过鸡蛋吗?”小朋友说“有吃过”。接下来我给小朋友看鸡蛋,摸一摸,嗅一嗅,最后才用水煮。我还给小朋友一份作业,帮母鸡画鸡蛋及翅膀。我询问小朋友说“公鸡母鸡是鸟类吗?”小朋友说“是”我问“为什么?”他们说“因为有翅膀。”我再问“鸡会飞吗?”小朋友说“不会”,我再问“不会飞但有翅膀,那鸡是鸟类吗?小朋友很肯定地说“是鸟类”。最后的环节是打开蛋壳给小朋友看,摸,嗅,尝来认识鸡蛋。当我把鸡蛋敲破时,莉苑说“没有小鸡的?”,小朋友说是“鸡蛋来的,没有小鸡的。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